一、背景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地区文明程度的象征,也是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历史沿革、地区现状和风俗民情的真实写照。
唐山市政府十分重视地方文化的征集和传承,印发《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的通知》,连续多年将地方文献工作经费列入图书馆预算,目的是让更多地域特色文化得以传承。2016年,唐山市图书馆新馆开放后,从馆舍布局、章程制定到人员配置、活动推广,都狠下功夫,馆藏地方文献数量和使用率逐年增长。但由于唐山市特殊历史原因,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很多珍贵文献遭到损毁,致使唐山市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收集和推广利用方面存在不足,迫切需要引入私人藏家文献来进行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随着私人图书收藏逐渐升温,唐山更是涌现出一批热爱本土文化、广泛收集地方文献的有心人士,他们多年积累,四处寻访,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自成风格的藏书体系,所藏图书中不乏善本、孤本等珍贵文献。很多藏书爱好者在图书馆地方文献借阅室查阅过文献后,和馆员表示自己家中也收藏了很多类型的地方文献。他们对每一本收藏的文献如数家珍,因为没有交流展示的平台,很多珍贵文献只能默默地堆放在家中。
为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让更多人了解唐山文化的变迁,2019年,唐山市图书馆筹划举办了“公私联展跨界融合 携手传承地方文化——私人主题藏书展”系列活动。图书馆为私人藏书家提供分享交流展示平台,私人藏书又能作为公共馆地方文献藏书的有力补充,两者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合作互助基础,只要形成有效合作模式,必将实现“1+1>2”的推广效果。
二、做法
“公私联展跨界融合 携手传承地方文化”系列活动,是将珍贵的私人藏书请进图书馆,以展览的形式将高深的文献通俗化,将枯燥的文字鲜活化,让“沉睡”在民间的文献资料重新“活”起来,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认识、喜爱地方文献,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弘扬区域文化。
(一)公私藏书跨界 共建交流平台
唐山市图书馆秉承“以推广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地方文献展览“接地气、实施快、影响广、全民皆宜”的特点,制定公私藏书联展工作目标。2019年伊始,及时跟进藏书人的藏书种类、藏书数量及合作意愿。
董国和便是一位乐于分享的藏书人,他主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期刊和唐山文史资料,目前藏书已有万余册,发表文章数百篇。唐山市图书馆工作人员曾两次到其家中拜访,董国和先生爱书及执着的情怀感动了所有到访人员。经充分沟通,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和读者调研情况,公私藏书联展计划拟定工作要点:第一,每年开展两次。第二,每年设定一个系列主题,每次展览围绕此中心展开。2019年系列主题为“献礼建国七十周年”。第三,精选参展文献,并将展品分专题归纳摆放,便于读者理清展览脉络,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二)公私藏书共融 优化馆藏文献
唐山市图书馆以2019年“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推出了首场“辉煌七十年 书香满唐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唐山地方文献展。该展览从董国和个人珍藏的上万册书、刊、报中精选700余册,清晰展示了唐山从1949年到2019年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通过展览,参观者了解家乡的过去和历史,目睹家乡的发展与进步,感受作为唐山人的骄傲和自豪。
9至10月,唐山市图书馆又举办了“书刊中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献展”。该展览从众多私人收藏文献中精选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版的书刊中毛主席的照片、书信以及与之相关的著作,引起了巨大反响。
两场展览以“献礼建国70周年”为主线,充分挖掘收藏文献与焦点事件的联系,不仅盘活了民间珍贵文献资源,激发旧资源的新活力,而且填补了公共图书馆某一领域地方文献馆藏空白,对优化馆藏结构、强化馆藏资源的深度和广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公共图书馆可以清晰地掌握尚未收集到的地方文献的现处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将有价值的地方文献“收入囊中”,从而充分发挥地方文献的价值。
(三)公私藏书互动 推广全民阅读
为充分发挥公私联展的社会效应,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展厅,唐山市图书馆精心策展,将展出文献划分为多个专题,降低观展难度的同时,增加市民的观展获得感。如“辉煌七十年 书香满唐山”文献展,分为前进步履、名家华章、辉煌开滦、凤凰涅槃、四叟(于英、长正、田歌、王子平)等部分,分别展出反映唐山发展的文献、唐山名家著作、开滦相关图书、唐山大地震文学、本地期刊和四叟及其他作家退休后的作品。许多读者观展后表示,对文献展印象深刻。
最懂文献的除了创作者,莫过于收藏人,收藏人与市民的互动也是公私联展的一大亮点。针对读者在观展过程中的疑问,唐山市图书馆邀请藏书人作为展览的嘉宾,全程参与展览,为读者讲解文献的来历、背景、反映的事件、作者的趣事,并与读者交流收藏故事与收获。每个在观展过程中的疑问,都能得到及时的解答。读者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文献,更能了解文献背后的故事,了解文献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
分列专题、现场交流,灵活的形式让展览化深为浅。将高深的地方文献通俗化,有助于提升全民阅读地方文献的热情,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助力书香唐山建设,让唐山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三、成效
公私藏书联展促进了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结构的优化。目前唐山市图书馆已设立专门的藏书家专区,让珍贵地方文献与更多的读者共享,使图书馆成为藏书家的“第二个家”。同时,经藏书家许可,可将他们的藏书分编加工,以区分馆藏地的形式,让有需要的读者通过目录检索找到此书,赋予藏书家“是否借阅特色藏书”的权利。
2019年的两次大型展览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吸引了众多市民及当地作家、藏书家等社会知名人士走进图书馆参观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地方文献捐赠数量明显上升。开展以来,多名唐山本地作者和藏书人纷纷与唐山市图书馆联系进行图书捐赠;本地印刷厂及唐山方志办也与图书馆建立起良好的捐赠关系。可以说,地方文献展览为唐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采集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我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藏书文化源远流长,私人藏书自古便是藏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家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唐山市图书馆将联合县级图书馆、唐山档案馆积极与私人藏书家联系,通过联合举办地方文献展览、完善地方文献数据库等方式,对馆藏资源与私人藏书资源深入挖掘,以通俗、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做到了强强联合,效能倍增。公私联展跨界融合,对唐山市地方文献的发展及地方文化的传承意义深远。
私藏公用 惠及一方 ——唐山市盘活民间藏书,丰富社会供给
来源: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