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

  • 市/州选择
  • 区/县选择
信息资讯
  • 信息资讯
  • 文化直播
  • 文旅活动
  • 场馆预订
  • 文化e课
  • 文旅品牌
  • 遗产保护
  • 文化团队
  • 活动信息
  • 艺术培训
  • 艺术演出
  • 艺术展览
  • 百强示范点


一、背景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所有的公共文化场馆关闭,所有的线下服务停顿。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自2020年1月24日起,唐山市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乡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闭馆,春节期间线不群众文化活动取消或暂停。但“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唐山市各级公共文化机构迅速行动,在做好场馆消杀、业务整理、学习培训的同时,着力创新服务方式,整合数字文化资源,丰富线上文化供给,以文化战“疫”,用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精彩纷呈的数字资源,丰富和活跃城乡群众居家生活,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二、做法

(一)践行使命,提振信心,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强化疫情防控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指导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网络视听机构严格执行节目“三级审查”“重播重审”等制度,不给不实信息、不良信息提供传播渠道;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悬挂条幅、电子屏滚动字幕等形式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提升群众对疫情防控的思想认识。组织公共文化场馆认真开展卫生消杀和职工防疫排查报备工作。制定《关于统筹做好全市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及相关指南。全市文旅系统无新冠疫情病毒感染情况。


1.jpg


(二)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以“艺”抗“疫”

2020年2月,宣传文化部门纷纷发布征集公告,号召全市文艺工作者及文艺爱好者用艺术的力量为英雄而歌,为疫情而战,短时间征集到抗疫作品千余件,包括歌曲、诗朗诵、曲艺、美术、书法、摄影、剪纸、面塑、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迅速掀起了创作的热潮。遴选《抗击病毒,人定胜天》《盼》《举杯,为你送行》《坚守坚守》《温暖》《人间天使》等一大批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优秀原创作品,通过公共文化机构等平台发布,宣传抗疫知识、致敬身赴一线的抗疫先锋,线上总点击量超百万次。部分作品被学习强国、中国艺术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等国家级媒体转载发布,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传递文化力量,凝聚民族精神,创造和保留了难忘的文化记忆。


20.jpg


(三)整合资源,积极创新,加强数字文化服务

1.搭建唐山公共文旅云平台。经过半年的试运营,“唐山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平台(http://www.tsggwl.com) 正式上线,链接了国家文化云和省级四馆网站,预留了县级平台页面,推动整合全市公共文旅资源、以数字化手段向基层服务。城乡群众可通过PC端、WAP端、APP端以及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公平、便携享有文旅资讯、文旅直播、文旅活动、场馆预订、慕课学习、文旅地图、文旅品牌、文化团队、文化志愿者、遗产保护、群众互动等数字化信息和资源,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微信图片_20200917102213.png


2.新建8个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唐山市整合市县场馆资源,统筹新建了“唐山精神”“唐山工业”“唐山名人”“唐山方言”“唐山旅游”“唐山非遗”“唐山文物”“冀东文艺三枝花”等8个专业的地方特色资源库,内容全面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于疫情防控期间上线投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微信图片_20200917102307.png


3.链接网上数字资源。疫情期间,知网、中文在线、超星等业内公司主动开放了大量数字文化资源。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全面提升网站及托微信公众号建设力度,加大了信息发布频次,经沟通、筛选,对优秀数字资源进行了链接、发布,让市民随时随地享有、订制自己喜爱的数字资源。如唐山市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设立数字展厅,内含“华夏瑰宝”“红色笔记”等14个分展厅,每个展厅都以三维建模、或全景拍摄,图文、音视频、语音解说相结合,为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真实观展体验;在移动客户端推出公益讲座“21天打卡”《读书圆梦三部曲》等33场讲座,重温经典、关注文化传承等。


4.策划编制系列主题栏目。文化馆、大剧院利用微信公众号积极开设“抗疫原创文艺作品展播”“艺术微课堂”“微剧场”专栏,组织业务人员整理上传文艺知识、节目赏析、录制文艺课程,方便市民居家赏析、学习,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唐山市图书馆于2月起相继开辟“唐图虽闭馆 服务不打烊”“抗击疫情 全民行动|用声音传递力量”专栏,微信制作团队通过搜集、整理各馆各单位相关抗“疫”音频、视频资源,包括朗诵、歌曲、快板、乐亭大鼓等多个形式,每日精选2篇优秀作品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刊登,累计推送30余期,用声音向广大市民传递抗击疫情的力量。深化“电子图书任您选”“唐图讲堂”“书香唐山”等专栏,收集展现全市各行各业的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的文章和诗歌,累计推送20余期,点击量超过2万人次,引导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振奋精神,汇聚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能量。


微信图片_20200917101422.png


5.开展线上文化活动。唐山市图书馆在4·23世界读书日暨唐山市第十四届读书节来临之际,围绕“阅读滋养心灵,文化凝聚力量”主题,策划了13大项、21场线上活动,引导广大市民从阅读中汲取精神食粮,以书香助力战疫;路南区举办“战疫最强音 城市领读人——抗击疫情网络诵读大会”;玉田县图书馆开展防疫知识竞答活动;路北区文化馆举办“万众一心、抗击疫情”路北区群众书画微展4期、儿童书画特展2期、非遗剪纸特展1期;丰南区举办“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丰南文艺工作者在行动等活动。


微信图片_20200917101204.png


微信图片_20200917101336.png


三、成效启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对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能力进行了全面检验。唐山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市县公共文化机构为重点,全面发力,构建了互联共享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1.数字化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唐山公共文化旅游云”一站式服务平台建成投用;确保全市公共图书馆网站6项功能、文化馆网络5项功能达标,与市公共文旅云平台互通互联,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2.数字化资源供给由弱转强。疫情防控期间,唐山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都以独特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在互联网上展现文化魅力,但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自身资源储备的不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统筹新建了8个地方特色资源库。县级公共文化设施从转变服务观念开始,从链接发布信息到举办微展、微课、直播活动,推进了数字资源的多形态、多载体、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市县三馆可用数字资源量已达到100T以上。

3.数字化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数字化服务各式各样,数字资源铺天盖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如何健全线上群众需求征集反馈机制,如何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特点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如何增强线上活动的互动性和体验感,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更深入地开展思考和探索。

用文艺凝聚抗“疫”合力——公共文化机构在抗疫期间发挥独特作用

来源:

简介:

请对该品牌评价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