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

  • 市/州选择
  • 区/县选择
信息资讯
  • 信息资讯
  • 文化直播
  • 文旅活动
  • 场馆预订
  • 文化e课
  • 文旅品牌
  • 遗产保护
  • 文化团队
  • 活动信息
  • 艺术培训
  • 艺术演出
  • 艺术展览
  • 百强示范点

唐山万顺书场唱响曲艺传承

发布时间:Fri Sep 06 17:12:16 GMT+08:00 2024来源:冀云编辑:王瑶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宋建军 实习记者 李冠橦

 

“冀东的三枝花,皮影、评剧、乐亭大鼓,叫您百听不烦。您快到唐山来看一看,唐山的变化呀,我可说也说不完啊……”

一段韵味十足的乐亭大鼓,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640.jpg

万顺书场为观众带来乐亭大鼓唱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宋建军 摄


演出现场,一方舞台上,曲艺演员全情投入;台下有四方桌,高背木椅,观众落座其间。

在万顺书场当天下午的演出中,除了乐亭大鼓,还有评书、快板书、京东大鼓、西河大鼓等节目。

“有评书、相声、大鼓,我都特别喜欢。这块有活动的话,我特别愿意参加。”社区居民袁锋说。


640 (1).jpg

万顺书场为观众带来快板书《战马超》。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宋建军 摄


谈起万顺书场,很多老唐山人并不陌生。

万顺书场曾经是唐山“小山” 的老字号书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段少舫曾在此说书扬名。

随着社会发展,书场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1990 年,段少舫在文化北后街复原了万顺书场。


640 (2).jpg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段少舫正在录制长篇评书《明英烈》。


而如今的万顺书场,则是由段少舫的儿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冀东段派评书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非遗项目冀东段派评书代表性传承人唐建文继母亲遗愿于2018年再次复建的。

“这书场是我母亲留给我们的祖产,我们几代人吃的都是说书这碗饭。到我们这代上,虽然不以这个为生,但我们喜欢这个事业,让我们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我觉得有责任传承下去。”唐建文说。


640 (3).jpg

万顺书场演出现场,唐建文(右一)操琴。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宋建军 摄


唐建文把唐山市的老曲艺家和曲艺爱好者们组织起来,自筹资金对场地进行装修改造、购置乐器,定期开展活动,并操琴为大家伴奏。使评书、西河大鼓、乐亭大鼓、单弦、京东大鼓及快板、相声等曲艺曲种在唐山进行演艺和传承。

2022年,唐建文又在万顺书场增设了河北省首家以曲艺为主题的《曲艺史话说唐山》展览,展设极具代表性的曲艺老物件、老照片、各类曲艺伴奏乐器、作品、手稿及名人手札,有些物品已传承五代达120余年,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640 (4).jpg

唐建文为观众介绍万顺书场展示的曲艺老物件。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宋建军 摄


“祖辈给我们留了好多东西,照片、书稿、老的伴奏乐器等,我把这些物件收藏起来了,整理了一下,要让它们发挥作用,虽然没有啥值钱的东西,但是它有价值。”唐建文说。


640 (5).jpg

观众在万顺书场观看演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宋建军 摄


为推进曲艺文化的传播传承,唐建文还将传统的艺术融入现代的手法,让更多人来认识、接纳、喜欢传统的曲艺艺术。除此之外,还从娃娃抓起,把曲艺知识送进校园,为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曲艺艺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640 (6).jpg

唐建文在万顺书场接受长城新媒体记者采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宋建军 摄


如今,万顺书场被评为河北省“燕赵老字号”和“河北省曲艺人才工程培训基地”,不但具备演出和培训功能,也为曲艺艺术的研究和探讨积累了大量的曲艺资料,为唐山市打造了一块传承曲艺的文化场所。

“通过在万顺书场看节目看展览,让大家感受唐山曲艺文化的厚重;同时,我们利用这个场地,弘扬唐山曲艺文化,培养更多的曲艺新人。”唐建文说。


640 (7).jpg

12岁的徐彬语在万顺书场表演评书《岳飞传》片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宋建军 摄


近日,在万顺书场的一场演出中,一个只有12岁的小姑娘上台为大家带来了一段评书《岳飞传》选段,红扑扑的小脸,带着这个年龄段的青涩。但台下的腼腆,一上台就换作了神采飞扬,举手投足间挥洒自如。

“我叫徐彬语,在万顺书场学习挺长时间了,从小就喜欢评书,希望通过我的表演,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徐彬语的话语里,透着自信和热爱。

全部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