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博物馆 “传统文化进校园”品牌活动
发布时间:Mon Apr 24 16:15:50 GMT+08:00 2023来源:编辑:王瑶
一、目的意义
博物馆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文化资源,本着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促进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之间的深度合作,自2012年起,唐山博物馆就把“传统文化进校园”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与多家学校签署馆校共建协议,常年举办20余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多样性、多元化的社会教育和社会实践,加强博物馆研学课程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不断强化博物馆的社会职能,让博物馆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二、“进校园”课程设置
作为“冀东文艺三枝花”之一,唐山皮影一直深受广大市民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喜爱,近年来,由博物馆人精心筹划的“45分钟一堂课——皮影演出”活动也因此成为唐山博物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精品项目之一。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解为三个15分钟,其中第一个15分钟由博物馆讲解员对唐山皮影表演历史、制作工艺、人物造型等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唐山皮影文化树立初步认识;第二个15分钟由皮影艺人进行《鹤与龟》、《魔女巧梳妆》、《火焰山》等皮影剧作演出,同时融入“红色资源”,通过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第三个15分钟为互动体验,学生现场体验皮影操作、皮影绘画,亲身感受皮影技艺。课程还可以根据师生要求,将课程量身制作,满足学生多元化文化需求。
三、活动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博物馆社教空间从馆内拓展到馆外,把传统文化带进校园,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截至2023年4月底,唐山博物馆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共计150余次,受众师生达7500余人。活动不仅成为学生了解唐山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重要窗口,更有助于皮影、年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血脉相传、生生不息,为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文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