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

  • 市/州选择
  • 区/县选择
信息资讯
  • 信息资讯
  • 文化直播
  • 文旅活动
  • 场馆预订
  • 文化e课
  • 文旅品牌
  • 遗产保护
  • 文化团队
  • 活动信息
  • 艺术培训
  • 艺术演出
  • 艺术展览
  • 百强示范点

以“悦”养阅 ——唐山市图书馆让少数民族孩子在快乐阅读中成长

发布时间:Fri Sep 18 11:39:01 GMT+08:00 2020来源:编辑:王瑶

一、背景

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战略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努力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半径,本着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原则,面向不同的人群,提供精准化、立体化服务。

唐山市各县(市、区)都辖有少数民族村,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阅读服务,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素质一直是唐山市图书馆秉承的服务理念,也一直在探索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阅读服务的途径和方式。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培养少数民族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为此,唐山市图书馆联合县区公共图书馆,在少数民族村的小学和幼儿园建立了流动服务点,为少数民族的孩子们提供精准化、立体化阅读推广服务。这一做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有助于文化资源的公平利用,实现共享文化成果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可以推动全民阅读,实现阅读从娃娃抓起的目标。


二、做法

唐山市图书馆联合12个县(市、区)图书馆以帮扶少数民族村为主题,开展“播撒‘悦’读种子·静待一路花开”活动,为建立图书流动服务点、送书进民族村、开展立体式阅读推广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激发少数民族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少数民族村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会读书,爱上阅读。

“播撒‘悦’读种子·静待一路花开”活动,打破了以往单个馆为主导、单一选书送书的模式,创新为中心馆与县区总分馆全面联动、公共图书馆与少数民族学校共同合作,以少数民族儿童为主导的精准化、以个性化阅读活动为依托的立体化、馆校双方共同合作的多元化阅读服务。

(一)精准服务,采取订单式的送书模式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价值,在于全方位满足读者多层次、多种类、多样化的借阅需求。传统的选书送书服务,对于地处偏远封闭、文献资源稀缺的民族村学校的广大儿童,具有最直接的意义,但难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的阅读需求,也束缚着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订单式”的采选配送模式,变“我送什么、你看什么”为“你要什么、我送什么”,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服务指南,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唐山市图书馆选送图书,先由学校和幼儿园根据孩子们的阅读特点和阅读需求提供书刊目录,或由馆方以多种方式特意征集、获取书目信息后,按需配送。

(二)立体服务,给小读者带来游戏式的“悦”读体验 

为民族村幼儿园、小学的小读者按不同年龄阶段量身打造绘本讲读服务,以“演绎”的互动形式,把平面的绘本故事用纸戏剧、布偶贴戏剧、绘本剧、皮影剧等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物+情景剧的模式,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上带给孩子们阅读最本真的快乐,再加之辅助的拓展游戏和手工、绘画等环节,把简单的平面绘本阅读变成立体化的生动呈现方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悦”读的种子,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开出最美的阅读之花。


2.jpg


(三)推广家庭阅读,播撒“悦”读种子

阅读推广的普及,不仅要从娃娃抓起,更要延伸至每个家庭。亲子共读、家庭阅读的理念,目前在民族村的广大家庭中并不普及。对家长的阅读指导,适宜亲子共读的绘本分享会,系列的亲子活动等,都是为推广家庭阅读而精心打造的活动。

这些活动有助于让家长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进而重视亲子共读的正面影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优质的阅读陪伴,让每个家庭都充满馥郁书香。

(四)馆校合作,“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通过深入走访,以及对发放的调查表进行汇总、分析,发现虽然大多数家庭都对孩子的教育给予厚望,但由于地域、经济、文化水平等原因,家长在孩子阅读的引导与指导上常常有“无力感”。唐山市图书馆为吸引孩子们走入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主动针对大佟庄满族村小学学生及中心幼儿园的阅读需求特点,与学校结合,开展了系列活动。


1.jpg


1.在学校设立“图书馆第二课堂”,根据需求不定期开讲。由馆员给同学们介绍图书馆的功能、藏书、活动、借阅规则等;由文化志愿者给同学们进行专业的阅读指导;由优秀小读者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借阅体验、参与图书馆活动的体会等。

2.开展“少儿游学团”“亲子游学团”,走进图书馆。与学校合作,通过开展“少儿游学团”“亲子游学团”等活动,让孩子们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进而爱上图书馆、爱上阅读。

3.吸收高年级的孩子加入“小馆员”队伍。他们在寒暑假期间帮助图书馆接待读者、维持借阅秩序、参与图书整理,并为少儿服务及活动出谋划策。经过这些小馆员回学校的介绍,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


小馆员.jpg


三、成效

唐山市图书馆以市带县全面铺开,截至2019年底,共建立图书流动服务点12个,65次走进民族村选送图书2.1万余册,组织绘本讲读与演绎、家长课堂、绘本分享会、科技普及活动进校园等活动32场、“少儿游学团”“亲子游学团”走进图书馆参观学习11次,义务小馆员培训23场次,并先后被新华社客户端、腾讯网、唐山晚报等新闻媒体报道。

(一)丰富了农村阅读资源,激发了农村儿童的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品质和文化素养 

为民族村送去了丰富、优质的文献资源,实现了他们“有书读、读好书”的愿望;形式新颖的阅读推广活动和立体化的阅读体验,扩大了农村儿童的视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点燃了阅读热情;选送的优质图书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改善了农村家庭阅读状况

以少数民族村儿童阅读推广为切入点,小手拉大手,促进农村家庭对阅读的重视,进而改善整个大佟庄满族村阅读现状。  家长课堂、亲子共读活动的推广,使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阅读对孩子的带动作用,充分重视自身阅读,将阅读视为享受亲子时光、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将阅读行为融入日常生活。

(三)谱写了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精彩华章

为少数民族儿童提供精准化、立体化的阅读服务,是与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文化成果的有力举措。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按照体现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唐山市图书馆一直不懈努力,让日益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惠及民心、融入生活,滋润着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家园。这对于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权益、对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部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