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馆建到景区里 ——迁安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落实文旅“能融尽融”
发布时间:Thu Sep 17 15:47:23 GMT+08:00 2020来源:编辑:王瑶
一、背景
2018年3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挂牌成立,标志着“诗和远方”的携手同行,各级文化机构开始积极探索文化参与文旅融合的实践活动。2019年1月,迁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式挂牌,迁安市图书馆、文化馆转变工作思维,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以品牌活动为引领,开展文化进景区活动,培育了景区“读书驿站”“迁安好声音”“魅力水城之夜”等公共服务品牌活动,形成了公共文化机构参与文旅融合的有益探索。
二、做法
(一)做好顶层设计
迁安市对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了解到迁安市有成熟的市级文化品牌、成型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和丰富多样的景区景点,并在工作中有彼此联系。迁安市以此为突破口,确定了文旅融合的建设思路:以总分馆服务体系为支撑,开展文化进景区系列活动,实现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推进公共文化进景区
1.打造景区“读书驿站”。迁安市图书馆积极谋求阅读推广新模式,以馆藏资源为媒介,与旅游景区合作对接。根据景区特色和游客需求,设立“读书驿站”,配送图书、期刊、绘本等读物,并定期更换;精心挑选了大量电子图书资源,即将以二维码的形式入驻景区,让游客随时随地轻松有书读;图书馆与景区联合开展特色活动,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便捷性的阅读服务,赏美景的间歇品书品文化,潜移默化提升全民素养,通过行走阅读和休闲阅读,助力实现全民阅读的最终愿景。
2.读者证变身“打折卡”。迁安市图书馆与研学游目的地塔寺峪景区和成山景区经过多次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即凡是持有迁安市图书馆借阅证的读者,携带身份证与本人借阅证,即可享受一家(不超过4人)门票半价的优惠,促进了阅读推广和景区消费实现“双赢”。
3.文艺进景区。自2015年开始,迁安市文化馆精心打造了“两动两静”带动工程,其中“迁安好声音”活动结合“1+21”总分馆体系,设置了海选、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等阶段,层层选拔,全民参与,成为引领和推动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2019年,迁安市文化馆将“迁安好声音”全新升级为“京津冀(迁安)好声音”,除在各乡镇分馆、京津举办海选外,也将景区纳入统筹安排,把活动办到国家AAAA级的山叶口景区,在这里脚踏38.5亿年前远古海底的鹅卵石,远观全息海底地质档案馆,用宛转悠扬的歌声感受沧海桑田的变迁,用文化使旅游更有内涵,让景区的游客也感受到迁安文化的魅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好声音活动在山叶口景区举办了2场游客海选赛、4场试音会、4场复赛,共计10场活动,游客通过现场报名、进行试音、综合排名靠前的可以直接晋级复赛。此次好声间活动参与群众达2万余人,不仅增加了景区游客人数,丰富了游客旅行体验,也提升了景区的经济效益与知名度,切实发挥文旅深度融合“1+1>2”的叠加效应。
4.非遗进景区。为丰富景区文化底蕴,提升景区文化魅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19年4月,迁安市以“杨家坡民俗文化园第三届梨花节”活动为平台,开展了首次“非遗”文化进景区活动,将迁安市贯头山酒、馓子、手抻空心挂面、绣娘纺织土布、皮影、窗花等地域优秀非遗项目送到景区,通过现场体验、品鉴等方式,让游客“慢”下来,全面领略我市“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8月“七夕”期间,又为山叶口景区送去了精典评剧,增添了景区的人文气息,成为景区旅游的新亮点。
三、成效
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截至2019年底,迁安市图书馆已在景区建成“读书驿站”(分馆)3个,联合举办了“亮出读者证 景区半价游”、诵读、展览等活动。迁安市文化馆依托“京津冀迁安好声音”“魅力水城之夜”以及非遗宣传展示等活动,联合乡镇文化分馆和景区,举办了20余场文化进景区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游客的一致好评。迁安市图书馆、文化馆将分馆和活动辐射到景区,不仅丰富了基层和景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扩大了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实现更广范围的文化惠民;同时也锻炼了基层分馆服务能力,提升了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