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

  • 市/州选择
  • 区/县选择
信息资讯
  • 信息资讯
  • 文化直播
  • 文旅活动
  • 场馆预订
  • 文化e课
  • 文旅品牌
  • 遗产保护
  • 文化团队
  • 活动信息
  • 艺术培训
  • 艺术演出
  • 艺术展览
  • 百强示范点

“草根”剧团成为“文艺下乡”重要补充 ——曹妃甸区普惠性文艺演出借助“草根”力量实现全覆盖

发布时间:Thu Sep 17 11:27:05 GMT+08:00 2020来源:编辑:王瑶

一、背景

当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在改善农村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同样重要,但是作为文化系统的毛细血管末梢,农村的文化建设常常被忽略。因此,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新农村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2019年以来,曹妃甸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将文化惠民项目列入实事工程,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村队(社区)文艺演出全覆盖的形式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注重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使基层文艺演出真正成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精神文明、播撒致富信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让全区的精神文明之花越开越俏、越开越艳。


54a8521f9b2006c0dd757f83b995659.jpg


二、做法

(一)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

曹妃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抓手,以改革为动力,以文化设施建设为平台,以整合文化资源为手段,以满足和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启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按照“政府补贴、市场运作、农民受惠”的总体思路,为农村群众免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得民心、顺民意。其中投资15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每个行政村每年观看4场戏曲或文艺演出的标准,每场补贴0.3万元,确保财政补贴全覆盖,每个村队1.2万元文化演出补贴全到位。文化部门严把质量关,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鼓励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和农民“草根剧团”进村入户为农民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94f42f60b69dc85e1db0cd30650c5f4.jpg


(二)严格把控演出内容,开展订单式服务

曹妃甸区在送演出下乡过程中,注重演出数量的同时更注重演出质量。为确保演出内容积极向上,要求演出的剧(节)目总体上要贴近群众生活,体现本地乡土特色、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每场演出时间在100分钟以上。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到节目类别、专业差异、地域特点等因素统筹安排,将党和国家惠民政策、人文关怀,通过“文化惠农”活动形式,以百姓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展现出来;在演出时间上,除了农忙、盛夏和严冬季节外,基本上做到人人有“戏”看;演出地点选定有小广场、小舞台等适合地点,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欣赏高质量、高水平的暖心演出。

为了进一步解决需求与服务之间的问题,曹妃甸区在文化下乡过程中探索实施“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方式,群众可以“各取所需”和“私人定制”,满足自身的欣赏需求。同时每次演出结束后在群众中开展问卷调查,搜集对“文化菜品”的满意度,听取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意见建议。

曹妃甸区通过这种全民普惠的形式,全年在125个村队(社区)开展文艺演出500场,从而催生更多“接地气”的有市场竞争力文化艺术精品。这些“种”下去的文化火种,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111.png


(三)确保演出效果,严格考核监管

为保证演出效果,曹妃甸区在开展文艺演出普惠性的同时,最大的亮点就是活动由群众进行打分,由老百姓对演出质量作评判,随时将有关情况及群众意见反馈并及时调整演出内容,确保群众看的满意。

同时,建立活动验收考核机制,将组织督查组深入基层督查,聘请演出质量监督员进行跟踪把关,对演出服务单位的资质、演出内容、资金管理、群众反馈情况等进行调研和检查,并根据群众满意度测评和督查情况进行量化打分,作为以后政府采购的加减分依据。

此外,文化部门积极监管创新方式,依托网络加强对演出过程的动态监管。建立了“送戏下乡微信工作群”,要求各演出团体通过微信群及时报送演出计划及演出实况图片或视频资料。同时加大实地督查频次,针对问题现场办公,多举措提高演出实效。统计结果表明,微信监管平台的应用,使得演出质量得到保证,观众人数也大幅增加,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112.png


三、成效

(一)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精神文化生活却内容单一,闲暇时间只能通过看手机、打麻将、串门聊天等形式打发时间。曹妃甸区农村文艺演出普惠工作的开展,精准对焦群众需求,精心遴选群众想看、爱看的优秀文艺作品,使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同时还能在演出中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提振了农民群众的“精气神”,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时代风貌。


113.png


(二)净化了农村文艺演出环境

曾几何时,农村文艺演出市场良莠不齐,演出节目质量不高,是困扰我们文化监管部门的一大难题。但是随着农村文艺演出全覆盖,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将一批不具有专业演出水平、演出内容庸俗的表演团队排除在外,同时积极引导专业演出团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以演出激励创作,以创作丰富演出。真正实现了在净化农村文艺演出环境的同时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114.png


(三)促进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农村普惠性文艺演出全覆盖,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越来越多的群众在享受政府送戏的同时自发组织起来,根据“自愿、自荐、自演、同乐”的原则聚集到一起,通过自导自演的形式,实现真正的自娱自乐。

全部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