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图讲座 |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庄周与《庄子》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和老子并称为老庄。据传说庄子曾经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年间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所以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庄子》一书共有33篇,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外篇和杂篇可能是其门人或者后学所作,但是整体上仍然代表了道家思想的高度发展。
庄子曾经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史称漆园傲吏。在庄子生活的时代,漆不但用于建筑、家具、器皿,甚至连作战用的铠甲和战车也都要漆过才能耐用,所以漆是非常重要的物资。漆园就是种植漆树的大园子,作为一个漆园小吏庄周收入微薄仅能糊口。虽然这是个级别很低待遇很差的官职,但就连这个差事他大概也没干多久,因此庄周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
战国时各国统治者都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于是纷纷招揽饱学之士,以其图强争霸。而庄周却从不凭借自己的学问来谋取饭食,谋取官位。一次楚王听说庄周的学识,就派两位大夫去聘请他为宰相,庄周不在家,正在濮水岸边钓鱼,那两位大夫便找到庄子钓鱼的地方,客气地说:“我们受大王的委托来请您,我们是先导,随后大王还要亲自来请您,大王愿意把我们的国家托付给您,让您受累了。”庄子专心致志的看着他的浮漂的动静,根本无暇瞟一眼身后的两位大夫,楚国的相位庄子持竿不顾。他说:“我听说楚国有一个神龟,死了3000年,楚王用布巾把龟壳包上,用盒子装起来摆在庙堂之上,准备用来占卜国家大事。你们站在老乌龟的立场上想一想,它是愿意死了以后让人把骨头供起来,还是愿意活着没人理它,拖着尾巴在烂泥塘里爬来爬去呢?”那两个大夫说:“还是在烂泥里爬来爬去吧,那到底是活着。”庄周说:“你们走吧,我宁愿做摇着尾巴在烂泥里自由爬的乌龟。也不愿意做什么宰相受束缚。”在庄子看来,解决衣食问题固然重要,但是总不能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献出自己的本性。庄周就这样拒绝了权势,抛弃了高官厚禄。
庄子一生多次辞官,因为他认识到这些机会并不适合自己。贫困的生活并没有让庄周颓废或者改变自己,却使他找到了求得身心解脱的自在快乐。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是在入世出世尝到了苦头之后,才生出归隐之心的。而未入仕途就冷眼看穿功名利禄的,庄周,乃千古一人。
名和利是使人失去自由的镣铐,当庄周发现战国时的人们都在为名利而忙碌时,他的内心非常痛苦。庄子住在穷街陋巷,以打草鞋为生,他编着草鞋,哼着小调,生活的非常恬淡快乐。他饿得面黄肌瘦,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庄子没有粮食吃了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答应的很痛快:“好,没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得到一笔款子,等那个时候我借给你300金,可以吗?”话讲的很慷慨,可显然这只是一个托词。不会有那个不久的将来。 庄子一听就很生气,愤怒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在路上走,我忽然听到有人喊我,我找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人在喊我,最终我发现这个声音出自道路中间的车辙里,车辙里有一点水,水里有一条鱼,水眼看就要干了,这条鱼很快就要干死了。就是这条鱼在喊我。”我俯下身去问:“你怎么在这儿?”这条鱼告诉我说:“我原来是东海的,不幸落难到这个地方了,你能不能给我一斗水救我?”我告诉这条小鱼说:“好的。没问题,你等着我,我在不久的将来,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然后让吴国和越国国王挖一条水道,把西江之水引来迎接你,好吗?”这条鱼听完我的话以后非常生气,“你现在给我一斗水我就可以活了,如果像你所讲的等到以后把西江之水引来救我,那你不要到这个地方来找我了,你到卖干鱼的鱼摊儿上去找我吧。”庄子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敷衍他,庄子很快就编出一个故事来讽刺他。
庄子一生看惯了世态炎凉,他用寓言故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观点,嬉笑怒骂,辛辣嘲讽那些追逐名利的小人。庄子认为名和利都是外物,来去得失由不得人的内心,如果将快乐建立在外物上边,那么快乐是不会长久的。庄子如此通达、智慧,有境界,而人性越是完美,人也就越孤独,庄子这么高的境界,他一定是孤独的。庄周隐居田园,他在世时身边的人不多,有史料记载的,只有一妻一友一弟子。下面我们就聊聊他唯一的朋友惠子。惠子也是宋国人,和庄子是老乡,惠子曾经做个魏国的宰相。惠子做了宰相以后,庄子想老朋友做宰相了,我得去见见他,于是从老家出发到魏国去了。这时有一个小人跟惠子讲,你的老朋友庄子来了,你可要小心,他可不是跑来跟你叙旧的,他是要取代你。他的名声比你大,学问比你好,魏王要是看中他,你的宰相之位就不保了。惠子一听非常紧张,就让士兵在城里搜了三天三夜,要捉拿庄子。由此可见,惠子的境界并不高,他也并不完全了解庄子。庄子见了惠子之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一种小鸟叫鹓鶵,它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树,它就不停下来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清澈的泉水,它不饮。飞行途中,遇到了一只猫头鹰,这只猫头鹰刚刚抓到一只腐烂的死老鼠,正准备吃,抬头看到天上的鹓鶵,以为鹓鶵要抢它的死老鼠。猫头鹰很紧张,对着天空大叫一声。惠子先生,你是不是也拿宰相的位子对着我大叫一声呢?庄子把惠子说成是贪吃死老鼠的猫头鹰,通过这个故事也讲出了自己的清高孤傲,视权位如死老鼠。
其他先秦诸子总是在告诫诸侯们如何治国、如何治人。而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是逍遥游,他希望在乱世之中,营造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
庄周对他自己的一生有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原来,我们仰慕的大哲人庄子,也不过就是这个世界某个角落一只蝴蝶不经意的梦。这只蝴蝶在山谷间飞来飞去,飞累了,落到花枝上睡着了,做了一个梦,于是庄子就来到了人间。这就是庄周梦蝶的美丽故事,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它里面包含着对人生的哲悟与感伤。它是哲学,也是诗,它把我们带到世界的深处,也把我们带到生命的深处。人的生命包含了身体与心智,还有更高的精神层次,人生的可贵在于展现精神层次的意境。这才是庄子立说的用心所在。
本场讲座参考书籍:《鲍鹏山说庄子》